171| 0
|
[中文音乐] 企鹅三星!014 Beethoven - Missa Solemnis-Archiv 429 779-2 |
--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5的分享
Ludwig Van Beethoven:Missa Solemnis 贝多芬:庄严弥撒曲 玛乔诺,肯达尔等人演唱 加迪纳(John Eliot Gardiner)指挥英国巴罗克独奏家乐团(Ebs) 及蒙特威尔第合唱团(Monteverdi Choir) Archiv 429 779-2 贝多芬写过两首弥撒曲,以"庄严"相称的是第二首,D大调的(Op.123).这是他晚年一系列达至超我境界的伟大作品中分量很重的一部.要是你从他更晚些时候写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和最后五首四重奏里,还不能完全领会到老贝多芬那时的悲壮处境——音乐巨人的地位,已有的卓绝业绩和对伟大艺术无止境的向往,然而却已经完全耳聋了,再也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了——你在那些清平,纯净的室内乐里对此还不能领悟更多的话,那么,你总还可以指望从这首《庄严弥撒曲》(以及稍后的《第九交响曲》)里得到许多启示.它有着贝多芬音乐一向的悲壮,却是不再那么激烈了.青年时代的挑战姿态已经缓和下来,情感更有质量,更多地向着生命的崇高意义和心灵深度去发掘音乐艺术的完美,至上. 说到唱片,应该说克莱姆佩勒版(EMI CMS7 69538 2,2CD)是更正统也更大气的演绎.而加迪纳的这个仿古演出版本则别具一格,速度稍快却毫不轻率,力度,气势也够了,音色上还令人耳目一新. 作曲:Ludwig van Beethoven 指挥:Sir John Eliot Gardiner 演唱:Charlotte Margiono, Catherine Robbin, William Kendall, Alastair Miles, et al. 演奏:The English Baroque Soloists 合唱团:The Monteverdi Choir 录音:London, All Saints’ Church, Tooting, 11/1989 CD编号:DG Archiv 429 779-2 资源出处:from eMule 专辑介绍: “这位大师正唱着《信经》的赋格曲部分,唱着、吼着、跺着脚……接着门被踢开了,眼前的贝多芬脸部扭曲彷佛正在打一场与对位法战争的音乐家——他永远的死对头——的殊死之战……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部像《庄严弥撒曲》这么伟大的作品是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”。 —— 辛德勒1819年8月拜访贝多芬时所闻 贝多芬在《庄严弥撒曲》(Missa Solemnis, Op.123)中为自己设定的作曲工作,规模异常深远:不但重现帕莱斯塔里那与尼德兰复调音乐家的“纯教会音乐”本质,还结合其光辉的精神与古典交响乐曲思发展的表现力,尤其是对于后者,贝多芬更把它推展到极致。 古老教会风格的影响,从贝多芬所选的和声语言以及弥撒曲中各个乐章的连贯性,便可看出一斑。除此之外,贝多芬还在音乐中灌输了空前的戏剧张力,在礼拜祈祷文中注入个人色彩。此曲于1823年完成,与其说是为了宗教庆典而作,不如说是在受苦与知性的怀疑中对信仰的寻求与肯定。 这种戏剧化手法在《垂怜经》中十分明显,庄严、广阔、宏伟的开场是D大调,符合一般人对所谓“庆典弥撒曲”的预期,此处合唱部分扮演主角。但唱到“基督垂怜”的部分时,哀求的声音越小,和声也变为b小调,改为独唱为主,乐曲越来越激昂。 《荣耀经》是全然宏伟且气势磅礴的乐章,结构类似回旋曲——第一句“荣耀归于最崇高的主”(Gloria in excelsis Deo)的乐音欢腾,并在其余的乐段以叠句的方式出现——然后在充满挑战性与大胆和声的赋格曲中达到高潮。最长的一个乐章《信经》,比《荣耀经》更具震撼力,“与来世生命的降临”(et vitam venturi)及“阿门”二词,在一对双赋格曲中达到最高峰,第一个是比较好处理的“不太快的稍快板”,第二个则是难度极高的“稍快的快板”。合唱的难度及巧妙也令人激赏;演唱者唱完这么难的一个赋格曲后,会觉得如释重负。贝多芬说过,他希望《庄严弥撒曲》对演出者和观众都是一项圣礼,重新唤起天主教信仰中的感觉与神秘。他在写出《信经》如此困难的结尾时,当然会想到这点,歌词”vitam venturi”代表即将来到的新世界生命——我们俗世生命的“新生”。 《圣哉经》中随着举圣餐仪式而达到高潮。在这里,贝多芬为乐团插入一段低沉阴暗的《前奏曲》(Praeludium),是一连串32小节的微妙的转调,从D大调变为G大调——营造出的音乐模拟耶稣血肉化为圣餐的效果。小提琴独奏(代表圣灵)彷佛从天而降,从G大调的和弦高音部分进入,接着《降福经》开始。 从音乐意象的角度来看,《庄严弥撒曲》中最有力的乐章是《羔羊经》,以阴郁的B小调起头,照贯例以三次反复祈求垂怜:“上帝的羔羊,带走了世间的罪恶,请怜悯我们”(Agnus Die, qiu tollis peccata mundi, miserere nobis)作开场。随着歌词从“请怜悯我们”变成“赐我们平安”时,曲调转为A大调,乐曲也变得较为开朗。贝多芬在乐谱上写下了“祈求主赐我内心与外在平安”。 随着原本田园般的乐音被隆隆鼓声与小号威胁性的巨响打断,由此便可看出作曲家的用意。接着隐约听到远远的进行曲声,把战争的骚动带进弥撒曲中。当独唱者因痛苦而呐喊时,是全曲中歌剧色彩最浓厚的部分。在一段平静的间奏曲后,合唱部分以最强音大声唱出最后一句“上帝的羔羊”(Agnus Die),然后甜美的和平之音再现。合唱平静地反复唱着“平安”,消除了战争威胁的短暂回想,然后弥撒曲结束,虽不是以胜利结尾,却洋溢着希望的感觉。 J.E.加迪纳爵士对贝多芬《庄严弥撒曲》的诠释不仅是他音乐生涯的最高成就,也是古乐风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之一。他的构思宏大且有力,指挥时虽然轻快却不会过于活泼。整个演出非常有活力:加迪纳能让乐团兴奋激励,整个合唱团也能全力以赴,乐音爆出的火花处处可见。独唱的优异表现加上生动的录音效果,让这项壮举得以大功告成。 —— 选自Ted Libbey的《古典CD鉴赏》
购买主题
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50 点贡献 才能浏览
麒麟论坛--70论坛免责声明
1、本内容由网友整理自网络,仅供网友交流学习,禁止商业用途。下载后,请在24小时之内删除;
2、麒麟论坛--70论坛(70lt.com)支持正版,本资源版权归版权方所有,观看或阅读请到相应机构购买正版资源; 3、本站资源均来源于网络,本站不参与录制、上传。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,请立即告知本站(11100000#163.com,其中#换成@即可),本站将及时删除并致以诚挚的歉意。 |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2, Tencent Cloud.